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端午放“粽”不放纵!

时间:2023-06-22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今年的端午节已经到来。粽子是端午节的舌尖符号,所谓万水千山“粽”是情,在这片神奇的华夏土地上,粽子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催化,衍生出各式各样的风情。北方人钟情于红枣粽,南方人更喜欢米和肉的搭配,还有近些年的新品:小龙虾粽、臭豆腐粽、螺蛳粉粽、榴莲粽、香菜牛肉粽、折耳根粽等。粽子虽美味,但“粽子吃多了不消化”“吃粽子升血糖”等情况,需要科学辨别一下。

粽子的消化“探险记”

以传统糯米粽子为例,糯米本身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支链淀粉含量较高,易糊化(淀粉与水共热后,在一定条件下变成半透明状胶体的现象),而当糯米制成粽子后,其质地也变得更黏、更扎实,给人不好消化的感觉。事实上,当糯米在口腔中被咀嚼时,一小部分淀粉会被唾液淀粉酶分解,其余的则进入胃内被“研磨”,之后到小肠里进一步被消化吸收。正是因为糯米含支链淀粉更多,和酶的接触面积更大,所以更容易被分解,也就更快被人体消化吸收。糯米本质还是一种主食类食物,由于其糊化程度较高,更容易被消化分解为单糖,属于高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主食,所以糖尿病患者建议少吃,尝个鲜就好。

不同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粽子与胃的“恩怨录”

从本质上看,粽子还算是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那为什么还会有人吃了粽子后胃不舒服呢?

首先,可能是吃得多、吃得快。粽子在制作过程中,进行了压实处理,食物密度变高。有的人两三口吃完一个粽子,大块而又紧实的糯米团就只能由胃来完成“解体”,导致胃的负担过重。建议吃粽子时,大家伙儿要细嚼慢咽,尤其老人、孩童及脾胃虚弱的人群还是少食为妙。其次,温度也影响着糯米被人体消化的程度,煮熟的糯米晾凉后容易老化回生,淀粉结构发生改变,消化速率大幅降低,所以建议大家吃粽子要趁热。

“加料”的粽子中通常还有很多高油高脂的配料,比如蛋黄、肥肉等,当胃里的食物混合度过高时,胃的消化时间就会大大增加。此外还有个体差异,有些人无论吃了多少粽子,选择何种口味,都会有胃胀、反酸、胃痛等情况,这与个人的体质有关,所以大家请根据自身情况来食用粽子。

端午已至,“粽”横八方。愿大家放“粽”不放纵,共享好时光!

/秦宏宇 高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