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聚焦名科 | 普通外科:不忘初心 不负生命

时间:2023-10-16

我院普通外科始创于1958年,历经外科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由最初诊治普外常见病,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以诊治普外常见病、疑难病为基础,以乳腺、甲状腺、胃十二指肠、结直肠、肝胆胰、腹膜后等肿瘤及外科营养治疗为特色的大型专业科室,在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手术后功能重建及微创治疗等方面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年平均门诊量23万余人次、住院3万余人次、手术11000余例。

65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历届科主任的带领下,普通外科始终秉承“服务人民”的理念,恪守职责、勤奋务实、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十四五’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A级)”。普通外科具有河北医科大学外科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一个临床医学(外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首批“外科基础技能提升项目培训基地”。

普通外科分为外一科(乳腺中心)、外二科、外三科和肝胆外科,现有12个病区,455张病床。医护人员322人,其中医生119人、护士203人,正高级人员35人、副高级人员25人、中级人员174人、初级人员88人;具有博士学位48人,硕士学位6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省突贡中青年专家6人、全国优秀医生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博士后导师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6人。

科室共承担科研课题472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资助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30项、省厅级课题428项、市级课题8项。获得科技成果125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0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三等奖1项,厅级一、二、三等奖共94项。发表论文1380余篇,其中SCI收录23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53部。获国家专利38项。

科室承担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普通外科)的教学工作,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4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余人。我院培训参与的河北医科大学学生团队在2012年和2016年全国医学生技能大赛,分别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住培医师团队参加2019年、2021年、2023年“河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大赛”均获得外科专业一等奖,以及2023年外科专业第一站赛战单项奖。


外一科(乳腺中心):以乳腺疾病一站式诊治为特色

我院外一科(乳腺中心)是河北省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是联合化疗、放疗、病理、医学影像和基础研究等多学科成立的乳腺癌协作诊治中心,拥有河北省肿瘤微环境与耐药重点实验室及河北省乳腺癌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科室有3个病区、141张床位;现有职工90人,其中医生31人,护士59人、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7人、住院医师2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2人、护师及护士22人;拥有博士后1名、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12人。

科室拥有独立的PICC导管室、静脉港手术室、麦默通旋切室、乳管镜室、化疗日间病房、临床试验办公室及随访室等。2022年门诊量75609人次、年入院量12041人次、手术量4322台。在治疗方面,几乎囊括目前国内所能开展的相关业务,2008年,完成河北省第一例静脉港手术,并在全国成立第一个静脉港培训基地。2008年,陆续开展各种乳房重建手术,目前开展乳房重建术式涵盖假体联合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假体联合补片即刻乳房重建术、自体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IP)乳房重建术腔镜下乳房重建手术。

科室是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规范化操作培训重心、中国抗癌协会乳房再造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肿瘤临床学会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中国肿瘤临床学会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指导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植入式给药装置培训基地、静脉港维护培训基地、中康会康复工程河北示范基地。近5年承担课题51项,2022年共发表论文4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3篇,国内期刊论文14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拥有专利8项。


外二科:以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治为专业特色

外二科是以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治为专业特色的科室,是河北省大肠癌诊治中心。现有3个病区,床位103张、医生36名、护士3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1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医护人员5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

科室是河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结直肠癌防控委员会、河北省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内镜医师分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同时也是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科室组建了MDT团队(多学科团队),始终贯彻MDT综合治疗模式,为病人制定符合诊疗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开展“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等结直肠癌诊疗新技术。年手术量约2000余例,其中结直肠癌手术约1,800余例,腹腔镜微创手术是科室特色。以腹腔镜(四级)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占年手术量90%以上,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肿瘤手术400余例,居省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院校级课题30余项,获得河北省科技成果奖10余项、厅局级成果奖20余项,编写出版著作12余部,参编的国内指南及专家共识2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0余名。举办8次大肠癌相关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有效扩大了我院学术影响力。


外三科:以胃肠、腹膜后肿瘤及外科营养治疗为特色

外三科是以诊治普通外科常见病、急腹症、疑难病为基础,以胃肠、腹膜后肿瘤及外科营养治疗为特色的专业科室。科室秉持“传承、协作、创新、发展”的科训,现拥有3个病区、床位103张。医护人员共80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主任护师12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护师5人;博士后导师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硕士学位者15人。

2002年,科室成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个临床医学(外科学)博士后流动站。2013年,科室成立“华北地区胃肠间质瘤专家协作组”,同时,也是中国抗癌协会胃癌培训示范基地、全国肿瘤营养基层500强培训基地,全国规范化肿瘤营养治疗示范病房、肿瘤姑息治疗营养示范病房和规范化外科营养诊疗示范病房,被中华慈善总会确定为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的“河北省医疗评估中心”,是中国抗癌协会、河北省抗癌协会、河北省医学会、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等下属相关16个专业委员会主委所在地。

科室年均收治胃癌患者4500余例,其中手术患者1200余例。创造性提出并系统开展了肿瘤患者的十大评估;推广实施肿瘤MDT讨论制度。开展了早期胃癌保留功能的缩小手术、胃癌根治术、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术、胃癌根治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成形代胃术、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后空肠间置术、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河北省率先开展了第一例“3D腹腔镜胃肿瘤手术”、“4K腹腔镜胃肿瘤手术”、“达芬奇机器人胃肿瘤手术”;实施了我国中东部地区首例远程5G机器人胃肿瘤切除术;截至目前,共完成机器人手术488台。

科室开展了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靶向或免疫联合化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术前同步放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开展转化治疗、腹腔热灌注化疗。开展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切除最大的腹膜后恶性肿瘤重达71斤,为国内外罕见。在开展腹壁巨大恶性肿瘤切除、腹壁缺损无张力修补术等方面成效显著。

科室在省内率先开展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胃癌病人的ERAS管理,率先设立胃肠间质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专病门诊,对胃肠间质瘤病人实施手术、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并进行全程管理。此外,在疑难重症及急腹症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腹部闭合损伤、复杂消化道瘘以及重症脓毒症、MODS的诊治工作中具有较高水平。

科室承担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七年制、本科生及护理学院的教学任务,已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70余名,硕士研究生210余人,培养省内外进修人员130余名。先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自然基金6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三等奖1项;厅市级奖20项。获国家专利27项。主编、参编专著20余部,其中参编国家高校教材2部,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连续举办了19届河北省胃肿瘤学术大会和12届临床营养年会,是目前河北省胃肿瘤及营养领域中学术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之一,对提高河北省胃癌、胃肠间质瘤(GIST)及临床营养的诊治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肝胆外科:以肝胆胰脾系统疾病诊治为特色

肝胆外科以肝胆胰脾系统疾病诊治为特色,是河北省肝胆肿瘤诊治中心,秉承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精神。现有3个病区,床位108余张;有医师24人,护士55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3人、住院医师1人;拥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1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科室是河北省抗癌协会、河北省医学会、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肝癌、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等主委所在地。

科室拥有电子胆道镜、腹腔镜、微波治疗仪、超声吸引刀等高科技设备,在肝癌、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壶腹癌以及肝血管瘤、门静脉高压症、肝囊肿、胰腺囊肿、胆道结石、胆囊息肉等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经验。2002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肝移植手术,目前常规开展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合并门静脉切除重建)、高位胆管癌根治术(合并门静脉切除重建)、巨大肝癌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术、复发性肝癌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开展的“原发性肝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每年500例以上,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国内居领先水平。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肝脾破裂伤等急、危、重症的治疗也具备丰富的经验及良好的临床效果。在肝胆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方面,常规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等。在河北省率先开展了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熟练掌握胆道镜应用技术,在胆道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上达到了减轻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效果。

科室承担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七年制、本科生及护理学院的教学任务,现已培养研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培养省内外进修人员50余名。参加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3项;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3项;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厅市级奖10项;获国家专利3项;主编、参编专著10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连续举办多届肝癌、胰腺癌相关学术研讨会,持续加强同省内外的学术交流,整合相互优势,促进了临床、科研工作的良好发展。


追 忆

1958年,河北医学院接管河北省纺织管理局医院成立附属第四医院,杨集祥教授任普通外科主任,有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0名,床位60张,诊治普通外科的常见疾病,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肠梗阻、胆石症、胆道蛔虫病、阑尾炎、腹外疝、烧伤、破伤风等为主。

1962年,在普外的基础上,又增设整形组、泌尿组、儿科组、肿瘤组、烧伤组等,床位增加到120张。

1972年,取消连队制,再次恢复外科,设床位90张。在1974年、1975年、1976年分别参与救治省内重大灾害事故和自然灾害,并初步开展乳腺癌和胃癌的普查工作。

1978年,我院成立了由外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科室医师组成的胃癌协作组,开展了胃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981年,在普外病区基础上成立乳癌、胃癌、大肠癌等专业组,分为外一、外二两个病区,外一以肿瘤外科为主,外二以普外为主,并设泌尿专业组,共有床位90余张。

1982年,陆续深入开展了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诊治及随访工作。

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年,外总教研组设在医院,由外科负责,承担外总教学任务。

1987年,对普外肿瘤的诊治逐渐试行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1988年,外科搬入新病房大楼(现南病房楼),设三个半病区,分别为外一病区、外二病区、外三病区、泌尿病区(半个病区),床位111张。

1991年,7月普外科分为3个专业科室,分别为外一科:乳腺、肝胆胰为主;外二科:胃肠为主;外三科:普外为主。9月专业科室调整为,外一科:乳腺、肝胆胰腺及普外;外二科:大肠、甲状腺及普外;外三科:胃十二指肠、腹部肿块、消化道大出血、甲状腺及普外。

1998年,肝胆外科暨河北省肝胆肿瘤诊治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1999年,李勇教授被聘为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获得了河北医科大学外科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李勇教授被聘为普外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1年,经省卫生厅评定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发展学科”。

2002年,成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个临床医学(外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李勇教授被聘为博士后导师。同年,科室迁入新医技综合大楼(现北楼),分为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肝胆外科,每科41张床位。

200211月,成功实施第一例肝移植手术。

2007年,经省卫生厅评定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

200910月,外一科整体搬迁东院区。

2012年,获批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2014年,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1810月,迁入新医技病房楼。普外科本部和东院区四个科室,共有12个病区,床位455张。

2018年,医院被国家卫健委授予第一批肿瘤(消化系统)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开展消化系统肿瘤MDT讨论制度。

2021年,被中国医师协会评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

2022年,被国家卫健委遴选为首批“外科基础技能提升项目培训基地”。

2023年,普通外科和肿瘤外科经省卫健委评定为“‘十四五’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A级)”。

我院普通外科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上取得的成绩是几代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普外人将深刻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为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健康河北”“健康中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