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这里,24小时为生命擎灯

时间:2023-01-09

岁末年初,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以及气温变化引起的各种季节性疾病,大量患者涌入急诊科,且大多为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肿瘤疾病的老年患者。自2022127日“新十条”发布以来,我院本部急诊科在1个月时间里共接诊4278人,抢救2100人、占比接诊人数近50%,接诊120车辆500余次。每一位医护人员时刻都在超负荷工作,他们克服身体不适、精神紧张、照顾家庭等困难,无私奉献、勇毅坚守,24小时倾力守护生命。

“他们都是好样的”

“最近患者数量成倍增加,每日接诊量近150人次,科室的医生护士几乎全部在岗,每天最多就吃一顿饭,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更是达到平时工作数量的3倍,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日夜如此……”

对于来到急诊科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需求最多的就是吸氧治疗,为了尽可能满足就医需求,科主任和护士长统一部署改造吸氧位置,使急诊抢救大厅可同时满足30名患者吸氧,相比过去提升3倍。同时,护士团队时刻关注氧气罐运转情况。一名接受氧疗的阿姨感动地说道:“氧气罐那么沉,这些体重未过百的小姑娘却能熟练修理运送,其实她们很多也是新冠病人,却在这里为我们付出,我们患者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某日,一名55岁的女性患者因糖尿病、高血压、食管癌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由120送至本部急诊科。患者血氧饱和度70%、氧合指数150mmHg,医护紧急给予气管插管、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液路、呼吸机辅助通气。经过CT影像学检查及血液化验回报,患者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医务人员给予患者俯卧位通气,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CRRT肾替代治疗。经过12天的积极治疗,患者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意识清楚,由急诊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当她康复后,第一句就是“感谢急诊科医护人员给了我二次生命!”家属王先生激动地说道,“省四院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太不容易,感谢他们用高超的技术和专业的理念挽救了我爱人,他们都是好样的!”

“我还能接着干”

急诊门诊的主治医师白宗江大夫,在一个白天班次连续进行了8次气管插管,如此高频次、高风险的操作,即使在标准的防护措施下,也难逃感染。白宗江大夫发烧达到40度,拍胸片已经提示右肺炎症,而他竟利用工作换岗后的时间,一边输液一边完善抢救病例书写,期间频繁咳嗽,同一间办公室的王澜涛主任疼在心里,多次建议白大夫查一个胸部CT,而白大夫却“风趣”地回答,“主任,您也咳嗽,咱俩咳嗽声音都差不多,您查不查?要不咱们接着干吧,查CT也是那点事,还不如把资源让给更需要的病人”说罢,继续书写病例。此后,白大夫仅短暂休息几天,便不顾劝阻返岗工作,继续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工作刚满5年的王清护师,在两个月前刚刚确诊“室上性心动过速”,还没来得及住院行射频消融治疗。面对科室艰难的工作处境,她放弃休假,毅然投入到急诊的预检分诊工作。从早上8点接班到下午3点,未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脱下防护服时汗水已浸透衣服,她从口袋中拿出“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望着夹在自己手上的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笑着说“吃点药,还能接着干”。

“我也有两个月没有回家了,很想念我那刚刚会叫妈妈的孩子……”急诊科住院医李琳医生满是心疼地说道。

作为“生命的守护者”,面对空前的压力,急诊医务人员始终奔赴在路上,他们的父母也许还在与新冠抗争,他们的伴侣、孩子还在等他们回家,而他们自己,即使高烧了,当体温稍一缓解就迅速返岗,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咬牙坚持。只为一刻都不耽误患者的救治,这就是每一位“急诊人”的日常缩影,也是我院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的真实写照。

从日落西沉到黎明破晓,从朝阳微露到昼夜星光,急诊的医护的人员步履不歇,时刻与死神赛跑、与病毒战斗。“我们不怕,坚守阵地,要对得起老百姓对医者的信任”。他们用勇毅坚守诠释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书写担当责任,让我们看到了疫情冲击之下的热情与光亮,看到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铮铮誓言的生动写照。

/钱勇